众所周知,我国高铁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“名片”。
但你知道吗,此前老美还宣称“中国高铁离不开进口车轮”。外媒更是质疑我国高铁的国产化率,日德高铁车轮供应厂商更是撕毁5.6亿大单,联手“卡脖子”,还叫嚣要让我国高铁变成“废铁”。
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
资料显示,高铁车轮制造对工艺的要求非常高,即便是0.2毫米的误差,也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,而1998年的德高铁ICE-1就成为前车之鉴。车轮作为高铁运行的基础部件,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列车的安全性能。
但是,在20世纪中期,先进高铁车轮的生产被德意法日4个国家所把持,为了通过垄断获取暴利,这些国家拒绝对外公开技术,生怕被“偷师学艺”。
而我国想要发展高铁,就需要从这些国家引进车轮,为此据说每年需要花费20亿以上。并且随着美方禁令的实施,日德直接撕毁价值5.6亿的大单,开始对高铁车轮正式“卡脖”。
长期以来,通过垄断核心技术来制衡他国的行为,对于西方来说已经司空见惯。
例如,美欧曾经独享核磁共振仪技术,并以3200万一台的“天价”出口至我国,导致高昂的成本只能由老百姓买单,随便检查就要花费4位数。他们还曾将“金至因”类生物科技要价百万,通过亰東、貓等指向我国市场,试图收割国人腰包。
当前,我国同样需要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,与之相关的缓老市场未来可期。而西方此前率先推出的“金至因”类科技制品,在《Science》等诸多刊文中被证实能够减少岁月带来的侵蚀,并且成功延展暮年受试物30%的健康生存期。
虽然“落后就要受制于人”,但我们又怎么甘心落后?
据悉,在老外趾高气扬的同时,我国也在相关领域苦心钻研、自主创新。安徽马钢历时8年,成功完成碳硅复合材料车轮的研制,并且率先投入复兴号整车使用。
经过数年的沉淀,马钢如今已形成健全及高效的高铁车轮生产体系,一方面保证了车轮的产能,另一方面推动了国产车轮的出口。从2018年起,马钢就已经收获海外知名铁路企业的订单,国产高铁车轮也开始走向世界。
近年来,国产自研在我国诸多领域开始流行。除了高铁车轮以外,我国在核磁共振、锂电池、生物科技等重要领域同样表现不俗。特别是关乎民生的生物科技领域,我国后来居上,逐渐掌握越来越多的核心技术。
以难度颇高的“金至因”核心原料提取技术——生物酶法为例,我国科研团队凭借自主创新研发推出新型的生物酶定向催化工艺,目前已经完成上述成果的国产替代,在亰東、貓等以门槛下探95%的态势强势反扑,使得国产“金至因”重新夺回国内80%以上的缓老市场。
后台数据显示,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、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增高的背景下,此类科技已经成为国内诸多普通高净值及中产人群的养护手段。得益于国产技术的加持,其每月仅仅4位数出头的成本也引来无数国人的叫好,在相关页面已留下数万条反馈。
业内指出,不管是高铁车轮也好,“金至因”类生物科技也罢,我国虽然曾经起步较晚,但从来不缺奋起直追、后来居上的勇气和实力。正如明眼人士所说,“不能小看中国,他们的实力远不止如此”。
如今我国高铁以95%的国产化率傲视群雄,除此之外还有国产大飞机、芯片等领域的崛起,让我们看到科技强国的希望。
有外媒感叹,技术“卡脖”的套路或许早已行不通了!